当然,制作文物复制品有着不断的历史。几个世纪以来,人们一直在用传统的方法制作专门用来给游客触摸的文物复制品。毕竟,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不只是通过眼睛,物体的物质特性也起着关键作用。能够触摸、探索文物的形状,感受它的重量,甚至闻到它的气味,都有可能改变文化遗产体验。事实上,这些体验是我们普通人和文物距离最近的时刻了。
数字复制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:它们使用高科技激光扫描仪等手段,可以非常精确地描绘出原始文物的形状。数字复制的力量还在于它们的数字化本质——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全世界存储、编辑和共享。对文化遗产感兴趣的人可以轻松访问这些数字复制品,他们可以从博物馆网站下载图纸,在家里或附近的Fablab用桌面3D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。最重要的是,我们还能够根据不同解释场景下的不同受众需求,定制数字复制品。
考虑到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和技术的普及,哪种方式才是人们感知复制品、与复制品联系起来的最佳方式?这变得更加重要。在我们的研究中,我们试图解释观众与复制品的物理特性之间的联系。只有分析这些联系,我们才能设计和制作更好的复制品和活动,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。
我们的研究考察了复制品吸引不同观众的潜力。例如,视力受损的人现在可以体验专门定制的文物复制品。在英国布莱顿的布斯博物馆,我们邀请视觉障碍游客一起测试了一幅维多利亚时代环境展示的3D打印浮雕,我们发现,他们在确定浮雕方向和独立的浮雕时需要特别指引。他们还认为复杂的表格难以理解。游客们还讨论了现实主义的概念,说他们想要在触摸时感受现实主义,可以使用和现实主义相辅相成的材料,比如羽毛。据报道,声音的存在对体验的完整性也非常重要。
此外,在布莱顿博物馆新开的考古画廊里,我们观察游客们与3D打印艺术品的互动,发现,他们对于触摸文物复制品或把玩他们都很犹豫。有趣的是,似乎原文物的“不能触摸”性质也复制到复制品上了。在这些情况下,博物馆应当有清晰的指引、周到的设计和鼓励,让复制品和展示它们的环境尽可能地吸引游客与之互动。
尽管文化遗产部门做出了很多努力,但博物馆文物与人之间的物理隔膜似乎仍然存在。也许人们习得的心理障碍比生理障碍更大。但研究和实践可以找到克服这一遗留问题的方法:一次复制一个。